广州市越秀区坚持将综治中心建设作为平安建设强基工程股点网,全力推进区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和实体化运行,打造集群众来访接待、矛盾多元化解、公共法律服务、风险分析研判、指挥调度管理、心理健康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“一站式”解纷枢纽,持续擦亮“穗越安宁”多元解纷品牌,有效推动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的越秀实践走深走实。
打造全功能“解纷会客厅”
实现诉求“一门受理”
立足中心城区空间集约化特点,坚持“便民、集成、高效”原则,科学规划、高效利用现有办公场所,系统重构区综治中心物理空间,深度整合信访接待、多元调解、法律咨询、心理帮扶、劳动仲裁、行政复议、诉讼服务等核心功能模块,形成群众来访接待大厅、诉讼风险评估区、指挥调度区、多元化解区以及诉调对接工作室、访调对接工作室、综合调处室、会商研判室、公共法律服务室、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室、“向日葵”暖心工作室、档案室“一厅、三区、八室”的工作格局,确保各功能区衔接有序、密切配合。整合信访接待中心、诉讼服务中心、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线下工作平台功能力量,在群众接待大厅设置矛盾纠纷受理、法院前置服务、公共法律服务、综合协调“四个岗位”,对群众诉求进行统一登记、初步甄别、分类导引及简易处理,助推群众化解矛盾纠纷“只进一扇门、最多跑一地”。
打造全流程“解纷流水线”
实现调处“一站终结”股点网
严格按照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“路线图”,制定综治中心矛盾纠纷处置流程、进驻人员日常管理、会商研判、首问责任等运行制度,厘清职责边界,明晰工作标准,形成“快速响应—流转分派—办理解决—反馈回应”闭环管理程序,确保群众诉求“有人管、管到底”。根据纠纷性质、复杂程度、涉及领域,建立矛盾纠纷精准分流机制,对矛盾纠纷事实认真审核、准确分类,明确处置流程、责任部门和时限要求,实现简易纠纷由值班调解员或对应调解室当场调处,专业纠纷分流至常驻部门或专业调解组织调处,疑难复杂纠纷则启动“中心吹哨、部门报到”会商机制或导入仲裁、诉讼等程序解决,切实做到“案结事了、事心双解”。
打造全精锐“解纷专业队”
实现力量“一体联动”
以综治中心为枢纽完善“1+6+N”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,推动法院、检察院、司法行政、信访、人社、市场监管等部门按照高频事项“常驻”、低频事项“轮驻”“云驻”的多元模式安排精锐骨干力量进驻办公、实体运作,做实部门协同联动,带动纠纷高效处置。立足行政服务中心优势,积极链接整合各级调解资源,持续培育金融、家事、专业市场交易、劳资纠纷等专业调解力量,推动区法学会首席法律顾问、重点行专调委会调解员、品牌调解室、心理咨询师随叫随驻、联动响应,创新“同业协商+调解”“心理疏导+调解”“信用+调解”等联调联动模式,共同打造矛盾纠纷化解“越秀智库”。编印4套“家边问诊”指导丛书,通过法律法规汇编、典型案例说法等形式,为调处工作提供规范指引,全力提升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质量水平。
打造全维度“解纷智慧脑”
实现信息“一网统管”
依托广州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应用平台,统一归集区街两级综治中心大厅来访登记、部门和街道自主排查等信息线索,推动综治中心与区城市运行管理指挥中心、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深度融合,强化与12345热线、网格事件、110非警务警情等信息收集渠道互联互通,建立矛盾纠纷基础数据库,为动态开展分析研判和风险预警奠定信息基础。建立涵盖受理量、办结率、化解成功率、办理时长、群众满意度、重复投诉率等指标的效能监测体系,动态优化资源配置、调整工作流程、完善制度机制,推动综治中心运行效能持续提升。创新推出“越秀区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电子地图”,聚焦23个常见纠纷领域集成展示辖区内40个公共调处服务机构信息,同步推广远程视频调解、在线法律咨询、云端心理疏导等服务,打破时空限制,便利群众“按图索骥、就近解纷”。
来源:《长安》杂志
股点网
智慧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