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源市连平县忠信镇是“广东省民间文化(客家花灯)艺术之乡”、首批广东“百千万工程”典型镇忠泰策略,有忠诚信义的千年文脉商脉,有象征“好事发生”的忠信花生,各方面资源丰富。近年来,忠信镇大力发展花生、火蒜等特色种植产业和忠信花灯等非遗文化产业,取得一定成效,但在品种优化、技术提升和产业链延伸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。
河源忠信花灯灯会。河源市连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供图
在“灯舞乡韵”示范带建设背景下忠泰策略,为了更好地推动花生产业振兴,忠信镇得到华南农业大学专家的支持,连片打造花生种植示范基地约1800亩,形成田园综合体,推动周边土地流转,实现三产深度融合,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动力。7月4日,华南农业大学文博馆馆长刘红斌带领由科技特派员张雷、徐燕琳、陈婷婷、黄培奎、金晶组成的专家团队赴忠信镇开展专题调研,连平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、忠信镇党委书记赖益维出席座谈会,对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和“千亩方”项目推进进行了深入交流。
刘红斌提出,忠信镇拥有独特的农业农村特色资源优势,有必要认真梳理当地的特色产业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,深入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种品牌,做好“忠信花生”文章,讲好“忠信花生”故事,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。忠信花生产业的发展,要以农机农艺融合,即花生全程机械化为契机,让农民增收;农民富起来,才有利于整个产业的发展。在非遗文化产业方面,忠信花灯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旅游吸引力。应当深入挖掘忠信花灯的历史渊源和制作技艺,将其融入乡村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,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。
忠信举办花生采摘体验活动忠泰策略。
赖益维强调,要积极与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团队和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对接,合理利用华南农业大学的帮扶优势,在品种选育、种植管理技术和农产品销售等方面开展合作,进一步发挥忠信作为省“百千万工程”典型镇的示范带头作用。要充分利用忠信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优美的田园风光,积极发展教育研学、生态观光等新业态,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,打造乡村振兴新亮点。
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花生专家、驻忠信镇农村科技特派员张雷与赖益维共同为广东省“百千万工程”农村科技特派员重点派驻进行了揭牌。目前忠信镇新下村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“千亩方”项目已完成初期500亩土地流转,500亩花生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示范基地项目推进成效显著,为后续规模化开发奠定坚实基础。
作者:徐燕琳 黄宇斐
来源:南方农村报
智慧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